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和体重增加等。肾病综合征通常由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引起,可能伴随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1、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每日尿蛋白排泄量超过3.5克。这种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漏出。患者尿液可能出现泡沫增多现象,长时间静置后泡沫不易消散。蛋白尿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需要定期进行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2、低蛋白血症血液中白蛋白水平降低是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血清白蛋白常低于30克/升。这是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同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速度无法完全代偿。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组织水肿。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药物代谢和营养状态。
3、水肿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最直观的症状,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水肿形成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有关,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甚至发生呼吸困难。水肿程度与低蛋白血症严重程度相关,需要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利尿剂治疗。
4、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表现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同时脂蛋白分解代谢减慢所致。长期高脂血症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或脂质沉积在眼睑形成的黄色斑块。
5、体重增加由于水钠潴留和全身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体重常明显增加。这种体重增加主要是体液潴留所致,而非脂肪或肌肉组织增长。患者可能出现短时间内体重快速增加,每日监测体重有助于评估水肿程度和治疗效果。严重水肿时体重可增加超过基础体重的10%。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预防感染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脂等指标,严格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出现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通常由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遗传因素、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基础措施。患者需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常用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定期监测血糖和肾功能指标非常必要。
2、控制血压血压管理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关重要。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这些药物既能降压又能减少蛋白尿,需注意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变化。
3、调整饮食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维持适宜体重。
4、药物治疗除降糖降压药外,可选用改善肾脏微循环的药物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减少蛋白尿的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片。合并血脂异常时需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肾毒性药物。
5、肾脏替代治疗当进入终末期肾病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2-3次,腹膜透析可居家操作。肾移植是较理想的选择,但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严格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控制感染等诱发因素。出现水肿、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评估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和乐观心态对疾病管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