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以及尿毒症等危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肾脏疾病,主要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类型。
1、肾功能损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肾功能损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肾功能损伤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甚至需要透析治疗。肾功能损伤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以及保护残余肾功能等措施。
2、高血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伴随肾性高血压,由于肾脏排钠功能受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高血压可能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治疗上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降压药物。
3、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会导致大量蛋白质漏出形成蛋白尿。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能引起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蛋白尿也是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包括使用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4、水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和低蛋白血症,引起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严重水肿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长期水肿可能增加皮肤感染风险。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5、尿毒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会出现尿毒症,表现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尿毒症可能并发心血管疾病、骨病和神经系统病变等。预防尿毒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原发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度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出现水肿加重、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通常需要2-8周,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及个体差异有关。
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可分为临床症状缓解和实验室指标恢复两个阶段。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多在1-2周内消退,但血尿可能持续2-4周,蛋白尿消失需3-8周。轻度病例在充分休息、低盐饮食及对症治疗后,2-4周可进入恢复期。中重度病例若合并肾功能异常,需4-8周才能逐步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下,优质蛋白选择鸡蛋、鱼肉等易消化食物。合并感染时需及时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但须严格遵医嘱。
建议家长每日记录患儿尿量及颜色变化,监测晨起血压。恢复期避免接种疫苗,防止交叉感染。若8周后仍有持续蛋白尿或血尿,需肾内科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慢性化倾向。定期随访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补体C3等指标,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