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出现贫血主要与肾脏功能衰竭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尿毒症毒素蓄积抑制骨髓造血、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患者贫血的常见原因有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铁代谢障碍、营养不良、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等。
1、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健康肾脏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显著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这种情况需通过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蔗糖铁注射液补充铁储备。
2、铁代谢障碍尿毒症患者常存在铁吸收障碍和利用障碍。胃肠道水肿影响铁吸收,炎症状态导致铁调素水平升高阻碍铁释放。表现为血清铁蛋白升高但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可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改善铁缺乏,配合维生素C片促进铁吸收。
3、营养不良长期饮食限制及食欲下降导致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不足。尿毒症患者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优质蛋白摄入,可适量进食瘦肉、鸡蛋等,同时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12片补充造血原料。
4、慢性失血透析治疗中的血液丢失、频繁抽血检查以及胃肠道出血都会加重贫血。血液透析患者每次治疗约丢失5-10毫升血液。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控制出血,严重贫血可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5、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尿毒症毒素蓄积可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炎症因子也会干扰红细胞生成。这种情况需要充分透析清除毒素,使用罗沙司他胶囊改善骨髓微环境,必要时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尿毒症贫血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铁代谢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磷食物,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活动时注意防跌倒。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出现头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透析治疗不能治愈尿毒症,但能替代肾脏部分功能以维持生命。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进行长期管理。
透析通过人工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血液透析需每周到医院进行3-4次治疗,每次持续3-5小时,利用透析机过滤血液。腹膜透析则通过腹腔内置管和透析液每日居家操作,更灵活但感染风险略高。两种方式均能缓解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延缓并发症进展,但无法恢复肾脏原有功能。
尿毒症患者需终身依赖透析或接受肾移植。肾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方法,但供体匹配困难且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透析期间需严格限制水分、钾、磷的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红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避免高磷血症导致血管钙化。
建议患者遵医嘱规律透析,配合低蛋白饮食,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出现皮肤瘙痒、骨痛等并发症时,可选用碳酸镧咀嚼片降血磷,或注射重组人促红素纠正贫血。日常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