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脱水症状主要有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腹泻脱水通常由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引起,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或器官衰竭。
1、口渴腹泻脱水早期常表现为明显口渴感,因体液丢失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患者可能频繁饮水但仍无法缓解,伴随口唇干燥或轻微裂纹。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需静脉补液治疗。
2、尿量减少脱水会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表现为尿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加深。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儿童尿布长时间干燥需警惕。监测尿量是判断脱水程度的重要指标,必要时需检测尿比重和电解质水平。
3、皮肤弹性下降捏起腹部或手背皮肤后回弹缓慢是典型体征,提示组织间液不足。婴幼儿可观察前囟门凹陷情况。皮肤弹性测试需在环境温度适宜时进行,老年患者因自然衰老可能影响判断准确性。
4、眼窝凹陷眼眶周围软组织脱水会导致眼球周围凹陷,婴幼儿和儿童表现尤为明显。该症状常与泪液分泌减少共同出现,严重时可见结膜干燥。需与营养不良性眼窝凹陷进行鉴别诊断。
5、精神萎靡中重度脱水可影响脑部供血,表现为嗜睡、烦躁或意识模糊。婴幼儿可能出现异常哭闹或无泪哭泣,老年患者易出现谵妄。这是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腹泻脱水患者应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溶液,避免高糖饮料加重腹泻。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观察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呕吐、高热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发生脱水时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血生化检查评估电解质紊乱程度。
呕吐脱水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呕吐脱水通常由胃肠炎、食物中毒、中暑、肠梗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口干呕吐脱水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可能出现口渴感明显、舌苔增厚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时需静脉补液。胃肠炎引起的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
2、尿量减少脱水会导致体液丢失,肾脏浓缩尿液,表现为尿色深黄、排尿次数减少。婴幼儿可能出现超过6小时无尿。需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食物中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3、皮肤弹性下降捏起手背或腹部皮肤回弹缓慢,是脱水典型表现。中暑导致的脱水需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并补充含糖电解质饮料。肠梗阻引起的脱水需禁食,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4、眼窝凹陷眼球周围组织液减少导致眼眶明显下陷,婴幼儿前囟门凹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该症状伴呼吸深快,需立即静脉输注胰岛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并监测血糖。
5、精神萎靡严重脱水时脑细胞缺水,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需紧急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同时治疗原发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葡萄糖酸锌颗粒等药物。
出现呕吐脱水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变化,婴幼儿需监测体重。夏季高温时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发生。呕吐伴随高热、意识障碍、呕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