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某些有毒物质或过量摄入特定药物可能对心脏产生致命刺激。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物质主要有乌头碱类植物、洋地黄类药物、氰化物、河豚毒素、夹竹桃苷等。这些物质通过干扰心肌电生理活动或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乌头碱存在于乌头属植物中,可通过阻断钠离子通道导致持续性心肌兴奋,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过量使用时抑制钠钾泵功能,造成细胞内钙超载和严重心律失常。氰化物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断有氧代谢,导致心肌能量耗竭和电活动紊乱。河豚毒素选择性抑制神经肌肉接头钠通道,引发呼吸肌麻痹和继发心脏停搏。夹竹桃苷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传导速度,诱发致命性折返性心律失常。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或误食上述有毒物质,尤其需警惕外观与可食用植物相似的剧毒物种。药物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可疑物质并寻求紧急医疗救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量,定期进行心肺功能检查,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