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发作时可通过调整体位、热敷、药物镇痛、禁食、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胆结石疼痛通常由结石嵌顿、胆囊收缩、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道痉挛等原因引起。
1、调整体位采取右侧卧位或膝胸卧位可减轻胆囊压力。结石嵌顿时改变体位可能帮助结石移位,缓解胆道梗阻。避免平躺或左侧卧,可能加重胆囊牵拉痛。疼痛期间建议缓慢翻身,避免突然动作诱发痉挛。
2、热敷用40-45℃热毛巾敷于右上腹15-20分钟,每日重复3-4次。热敷能放松胆道平滑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温度。
3、药物镇痛急性发作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山莨菪碱片解除痉挛,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抑制炎症。胆道感染需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禁用吗啡类镇痛药,可能加重Oddi括约肌痉挛。
4、禁食疼痛发作期需完全禁食12-24小时,减少胆囊收缩素分泌。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高脂食物刺激胆囊剧烈收缩,诱发胆绞痛复发。
5、就医治疗持续疼痛超过6小时或伴发热、黄疸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采用胆道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急性胆管炎时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
胆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胆汁稀释。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的摄入可降低胆固醇饱和度。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胆汁排空,但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隐痛或消化不良症状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