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存在失败概率,正确使用情况下避孕成功率较高,但可能因服药时间延迟、药物相互作用或个体差异导致避孕失败。紧急避孕药主要通过抑制排卵、干扰受精卵着床发挥作用,其效果受服药时机、药物类型、体重等因素影响。
多数情况下,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尽早服用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避孕成功率可达较高水平。药物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避免与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同服。服药后若出现严重呕吐需补服剂量,肥胖女性可能因药物代谢差异影响药效。
少数情况下,即使规范用药仍可能避孕失败。受精卵已完成着床后服药无效,排卵后超过24小时服药效果显著下降。部分女性存在天然药物代谢障碍,或同时服用圣约翰草等肝药酶诱导剂会加速药物分解。服药后再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也会导致避孕失败。
建议将紧急避孕药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不能替代常规避孕方式。服药后需密切观察下次月经情况,若延迟超过一周需进行妊娠检测。长期反复使用可能扰乱月经周期,增加异位妊娠风险。推荐采用短效避孕药、避孕套等高效避孕方法,发生避孕失败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白血病化疗失败的表现主要有发热持续不退、血象持续低下、骨髓抑制未缓解、原始细胞比例升高、出现新的髓外浸润病灶。化疗失败可能与耐药性、药物代谢异常、骨髓微环境异常、基因突变、感染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1. 发热持续不退化疗后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且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警惕感染性发热或肿瘤热。感染可能由粒细胞缺乏导致,常见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菌、真菌。肿瘤热通常表现为弛张热,体温波动较大,与白血病细胞释放致热原有关。此时需完善血培养、降钙素原检测,必要时调整抗感染方案或更换化疗药物。
2. 血象持续低下化疗后4周仍出现血红蛋白低于6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⁹/L、血小板低于20×10⁹/L的三系持续低下,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未恢复。可能与化疗药物毒性累积、白血病细胞残留有关。需通过骨髓穿刺评估造血功能,必要时给予促造血生长因子或考虑挽救性化疗。
3. 骨髓抑制未缓解骨髓穿刺显示增生低下且原始细胞比例超过5%,或存在持续病态造血现象,表明白血病克隆未被清除。常见于继发性白血病或高危染色体核型患者。此时需进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评估是否需要改用去甲基化药物或靶向治疗。
4. 原始细胞比例升高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较化疗前上升超过20%,或达到白血病复发标准,提示疾病进展。可能与FLT3-ITD、TP53等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相关。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变化,考虑使用FLT3抑制剂或参加临床试验。
5. 髓外浸润新病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表现为头痛呕吐,睾丸浸润致无痛性肿大,皮肤浸润形成绿色瘤等,均提示化疗药物未能有效控制髓外病变。需加强鞘内注射化疗,对孤立性髓外病灶可联合局部放疗。
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每周复查血常规,出现口腔黏膜溃烂、肛周疼痛等感染征兆时及时就医。饮食需经高温消毒,避免生冷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居住环境要定期紫外线消毒,限制探视人数。化疗间歇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帮助改善体能,但需避免人群密集场所。所有症状变化均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