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病程通常经历潜伏期、前驱期、疱疹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1、潜伏期病毒侵入人体后需经历3-7天潜伏期,此阶段患儿无任何症状但具有传染性。肠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咽部及肠道上皮细胞中复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微乏力或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家长需注意观察接触史。
2、前驱期病程初期表现为持续1-2天的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可伴有咽痛、流涎、拒食等症状。此时口腔黏膜开始出现充血性红斑,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部分患儿会出现头痛或腹痛等全身不适。
3、疱疹期发病后2-4天进入症状高峰期,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舌、颊黏膜和硬腭。手足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发展为椭圆形小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溃,此阶段患儿因口腔疼痛常拒绝进食,需警惕脱水风险。
4、恢复期病程5-7天后体温逐渐正常,皮疹开始结痂消退,口腔溃疡愈合。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需注意EV71型感染可能引起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但不会遗留瘢痕。
5、特殊表现部分患儿表现为不典型病程,如仅出现口腔疱疹而无皮疹,或皮疹仅局限于臀部。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受累,此时需立即就医进行脑脊液检查或影像学评估。
患儿患病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溃疡愈合,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衣物床单需每日煮沸消毒,隔离期应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但出现嗜睡、呕吐或呼吸异常时须立即急诊处理。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