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可通过胸部高分辨率CT、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痰液检查和血液检查等方式诊断。支气管扩张通常由感染、免疫缺陷、遗传因素、吸入性损伤和气道阻塞等原因引起。
1、胸部高分辨率CT胸部高分辨率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的形态变化。CT图像可观察到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等典型表现,还能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该检查无创且分辨率高,对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2、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和程度。检查过程中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用于病原学检测。对于咯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还能帮助明确出血部位。
3、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评估支气管扩张对肺功能的影响,表现为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通过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等指标,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肺功能检查对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有重要价值。
4、痰液检查痰液检查包括痰培养和痰涂片,可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病原体种类。慢性感染患者痰液中常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微生物。痰液检查对指导抗生素选择有重要意义,需重复进行以提高检出率。
5、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等,有助于评估感染和免疫状态。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免疫球蛋白缺乏可能为病因。血液检查还可发现贫血等并发症,为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支气管扩张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进行体位引流促进痰液排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戒烟并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肺功能,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支气管扩张可通过控制感染、清除痰液、扩张支气管、手术治疗、预防急性加重等方式治疗。支气管扩张通常由感染、免疫缺陷、遗传因素、异物吸入、纤毛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等。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急性加重期需静脉用药,稳定期可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2、清除痰液痰液潴留会加重支气管扩张,可采用体位引流、叩背排痰等物理方法促进痰液排出。药物祛痰可选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桉柠蒎等黏液溶解剂。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有助于稀释痰液。每日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对稀释痰液很重要。
3、扩张支气管支气管扩张常合并气道高反应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改善通气功能。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用于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用于长期控制。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也可作为选择。
4、手术治疗对于局限性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或大咯血患者,可考虑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包括病变局限于一叶或一段、反复严重感染、大咯血危及生命等。术前需全面评估肺功能,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
5、预防急性加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暴露至关重要。加强营养支持,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随访肺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支气管扩张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刺激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C、E等抗氧化营养素。根据耐受情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运动时注意保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学习正确咳嗽和排痰技巧,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