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家长需注意避免过敏原接触、规范用药、监测症状、掌握急救措施及保持环境清洁。哮喘是儿童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1、避免过敏原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是常见诱发因素,家长应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套,避免铺设地毯。潮湿季节需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家中不饲养毛绒宠物。食物过敏患儿需严格规避牛奶、鸡蛋等高致敏食物。
2、规范用药急性发作时需按医嘱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控制期可长期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家长要掌握吸入装置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孟鲁司特钠颗粒适用于夜间症状明显的患儿。
3、症状监测每日记录呼吸频率、夜间憋醒次数及活动耐受度,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变化。发现呼吸时锁骨上窝凹陷、说话不成句等重度发作征兆,应立即就医。建议家长制作症状日记供复诊时参考。
4、急救准备随身携带应急药物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学校或托管机构需备份备用 inhaler。家长要学习背部叩击排痰法,掌握氧气袋使用方法。发作时保持患儿坐位前倾姿势,解开领口束缚衣物。
5、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湿度40%-60%,每日通风但避免冷风直吹。禁用蚊香、香水等刺激性挥发物,厨房安装强力抽油烟机。冬季外出时用围巾遮挡口鼻,运动前15分钟预防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患儿饮食应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海鱼类等抗炎食物,避免冰镇饮品刺激气道。规律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家长需参加哮喘管理培训课程,与学校老师建立病情沟通机制,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评估控制情况。
家长可通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尿量、口腔黏膜湿润度及前囟凹陷程度等指标判断小儿腹泻后是否脱水。轻度脱水表现为尿量略减少、口唇稍干,重度脱水可能出现眼窝凹陷、无尿、嗜睡甚至休克。
患儿尿量明显减少是脱水的早期信号。腹泻导致体液丢失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生成以维持血容量。家长可记录6-8小时内尿布更换次数,婴儿少于6片或儿童无排尿需警惕。同时触摸手脚温度,四肢发凉提示循环不良。这种情况需要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如口服补液盐散Ⅲ,并密切监测尿量恢复情况。
皮肤弹性测试能反映组织灌注状态。用拇指和食指轻捏腹部皮肤,松开后回弹超过2秒说明脱水。伴随症状包括哭时泪少、眼睑干燥,此时体内水分丢失已达体重5%。需立即增加补液量,可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溶解后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诱发呕吐。
口腔黏膜干燥呈黏腻感是典型表现。用清洁棉签轻拭舌面,无唾液附着或舌面出现裂纹提示中度脱水。患儿可能拒绝进食并伴有呼吸急促,此时血钠浓度往往异常。应当调整补液方案,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评估。
前囟凹陷仅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在患儿安静时触摸头顶部,明显凹陷如小坑说明严重脱水。伴随意识改变如烦躁或萎靡时,提示脱水超过体重10%,可能已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须紧急送医处理,途中可继续口服补液盐溶液维持,禁用含糖饮料以防加重腹泻。
维持患儿水电解质平衡需注意补液温度接近体温,每次5-10毫升少量频服。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奶粉浓度。恢复期饮食选择香蕉、米汤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所有补液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抽搐等症状必须立即急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