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不一定会出现脸部肿胀,是否肿胀与拔牙难度、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
拔牙后脸部肿胀通常发生在拔除复杂阻生齿或创伤较大的情况下,例如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可能因手术时间长、去骨量多而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组织水肿。术后24小时内冰敷可有效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伴随明显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配合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
部分简单拔牙如松动乳牙拔除、正畸牙拔除等操作创伤小,通常不会引起明显肿胀。这类情况只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24小时内漱口或剧烈运动即可。但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可能因愈合能力下降而出现异常肿胀。
拔牙后应避免进食过热过硬食物,24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若肿胀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复诊。
拔牙后一般需要1-3个月再佩戴牙套,具体时间需根据牙槽骨恢复情况决定。
拔牙后牙槽窝会经历血凝块形成、肉芽组织增生和骨组织重建的过程。早期牙槽骨较软,直接受力可能影响愈合或导致牙齿移位。1个月左右初步愈合完成,但骨密度仍较低,此时可进行临时性矫正装置佩戴。2-3个月后骨改建基本稳定,适合安装固定牙套进行正畸治疗。部分骨愈合较慢者需延长至3个月以上,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骨组织恢复程度再确定佩戴时间。
矫正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硬食物,定期复查调整牙套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