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颜色偏红可能是血尿的表现,通常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引起。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血尿的常见原因,细菌侵入尿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日常需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
2、泌尿系统结石结石移动过程中划伤尿路黏膜可引起血尿,多伴有剧烈腰痛或腹痛。结石大小和位置不同,症状轻重各异。B超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常用药物有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碳酸氢钠。预防需控制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
3、肾炎肾小球肾炎可导致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患者可能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需进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区分肾性血尿。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常用药物有缬沙坦、贝那普利、糖皮质激素。饮食需限制盐分,每日食盐摄入量建议少于6克。
4、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可引起血尿,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药物包括非那雄胺、特拉唑嗪、塞来昔布。严重前列腺增生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日常应避免久坐,限制酒精和辛辣食物摄入。
5、泌尿系统肿瘤膀胱癌、肾癌等恶性肿瘤可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需高度警惕。肿瘤组织坏死或侵蚀血管导致出血。诊断依赖膀胱镜、CT尿路造影等检查。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顺铂、甲氨蝶呤。戒烟可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出现血尿应及时就诊排查。
发现小便颜色偏红应记录发生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稀释尿液,观察颜色变化。限制动物内脏、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摄入。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痛性血尿需优先排除肿瘤可能。血尿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完善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