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苍白、乏力嗜睡、食欲减退、头晕心悸、生长发育迟缓等。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遗传性疾病、感染或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皮肤苍白贫血患儿常见面色、口唇、甲床等部位苍白,尤其以睑结膜苍白为典型表现。这与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黏膜供氧不足有关。家长需观察孩子日常肤色变化,若伴随指甲脆薄或匙状甲,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轻度贫血可通过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改善,中重度需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铁剂。
2、乏力嗜睡孩子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容易疲倦、嗜睡等症状,严重时连日常玩耍也会气喘。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组织缺氧是主要原因。家长需注意孩子与同龄人活动量的差异,长期乏力需排查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营养性贫血可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遗传性贫血需专科治疗。
3、食欲减退贫血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表现为食欲不振、拒食甚至异食癖。缺铁会导致舌乳头萎缩和味觉减退,而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引起舌炎。家长应关注孩子进食量变化,适当添加含铁米粉、蛋黄等辅食,巨幼细胞性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药物。
4、头晕心悸学龄期儿童可能主诉头晕、眼前发黑,活动后心慌气促。贫血时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以维持供氧,长期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家长发现孩子运动后口唇青紫或心率过快时,需警惕重度贫血,及时检查血红蛋白水平。感染性贫血需控制原发病,造血异常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药物。
5、生长发育迟缓长期贫血会影响体重增长和身高发育,认知功能也可能落后。铁元素参与髓鞘形成和神经递质合成,缺铁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家长应定期监测生长曲线,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预防性补充铁剂。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脾切除手术,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血常规筛查,6个月至2岁儿童是高发人群。日常饮食应保证瘦肉、鱼类、深绿色蔬菜等含铁食物摄入,避免过量饮奶影响铁吸收。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补铁期间限制浓茶咖啡等抑制铁吸收的饮品。若贫血症状持续或加重,须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长期补铁造成铁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