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通常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血常规、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胃不舒服可能与饮食不当、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相应检查。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胃镜检查适用于长期胃痛、反酸、烧心、呕血、黑便等症状,能明确诊断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检查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可选择无痛胃镜减轻痛苦。
2、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胃溃疡的常见病因,可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胃黏膜活检等方法检测。呼气试验操作简便且无创,适合初次筛查。若检测结果为阳性,需遵医嘱进行根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
3、血常规血常规可评估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长期胃部不适可能导致慢性失血,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急性胃炎或感染性疾病。检查无须特殊准备,采血后即可获得结果。
4、便常规便常规可检测消化道出血、寄生虫感染等情况。若便潜血试验阳性,需警惕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检查时需留取新鲜粪便样本,避免混入尿液或卫生纸。长期黑便或血便患者应结合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5、腹部超声腹部超声适用于排查肝胆胰脾等器官病变引起的胃部不适。超声检查无辐射、无创,可发现胆囊结石、胰腺炎等疾病。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避免肠道气体干扰图像质量。若超声发现异常,可能需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
胃不舒服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呕血、消瘦、持续疼痛等,应及时就医。检查前需遵医嘱停用抗凝药物,避免剧烈运动。胃部疾病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