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刮宫通常需要在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可疑、流产不全或绝经后出血等情况下进行。主要有病理检查需求、流产不全处理、绝经后出血评估、不孕症检查、药物治疗无效五种情况。
1、病理检查需求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或存在占位性病变时,需通过诊断性刮宫获取组织标本。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5毫米或绝经后女性内膜超过5毫米均需警惕。刮取的内膜组织可送病理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等病变。该操作通常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可减少出血风险并提高诊断准确性。
2、流产不全处理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出现持续阴道出血、腹痛或超声提示宫腔残留时,需行刮宫术清除残留妊娠组织。残留物可能导致感染、大出血或宫腔粘连等并发症。手术可选用负压吸引或锐性刮匙,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血HCG持续阳性者,刮宫既可治疗也能明确是否存在绒毛残留或滋养细胞疾病。
3、绝经后出血评估绝经1年以上女性出现阴道出血必须接受诊断性刮宫。这种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首发症状,约占绝经后出血病例的10%。操作需在超声引导下全面刮取宫腔各壁内膜,特别注意宫角部位。同时应检查宫颈管内膜以排除宫颈病变。病理结果将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包括激素治疗或肿瘤根治手术。
4、不孕症检查原发性不孕患者需评估子宫内膜对卵巢激素的反应性时,可在月经前1-2天实施诊刮。通过观察内膜组织学变化可判断是否存在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结核或慢性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可见典型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而慢性炎症常表现为浆细胞浸润。这些病变均可干扰胚胎着床导致不孕。
5、药物治疗无效功能性子宫出血经3个月药物保守治疗仍无效时,需考虑诊断性刮宫。长期无排卵性出血可能导致严重贫血,刮宫既可迅速止血又能明确病因。青春期患者应谨慎选择适应证,围绝经期患者则需警惕器质性病变。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子宫内膜增生者可考虑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诊断性刮宫术后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2周以防止感染。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应及时就诊。术后1周可恢复轻度活动,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纠正术前可能存在的贫血状态。定期随访复查超声和病理结果,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
低血糖通常发生在空腹时间过长、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剧烈运动后等情况下。
空腹时间过长会导致体内糖原储备不足,特别是超过8小时未进食时容易引发血糖下降。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时,若剂量过大或未及时进食,药物会过度降低血糖水平。
剧烈运动后肌肉大量消耗血糖,若未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部分胃肠手术后患者因食物吸收过快也可能出现餐后低血糖。长期酗酒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增加夜间低血糖风险。
建议规律进食、合理用药,运动前后适当加餐,糖尿病患者需随身携带糖果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