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子宫是一个倒置梨形的肌性器官,位于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靠直肠,主要由子宫体、子宫底、子宫颈三部分构成。成年女性子宫长约7-8厘米,宽4-5厘米,厚2-3厘米,宫腔容量约5毫升,其形态和大小会随月经周期、妊娠等生理状态变化。
1、解剖结构子宫体上部膨大称为子宫底,下端缩窄连接子宫颈。子宫壁由内向外分为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内膜层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脱落形成月经。子宫两侧通过输卵管与卵巢相连,宫颈下端突入阴道形成宫颈阴道部。子宫位置依赖圆韧带、主韧带等盆腔韧带固定,前倾前屈为正常体位。
2、生理功能子宫是孕育胚胎的场所,内膜在排卵后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未受孕时内膜脱落形成月经,受孕后通过胎盘为胎儿提供营养。子宫肌层具有强大收缩能力,分娩时产生节律性宫缩推动胎儿娩出。宫颈黏液栓可防止病原体上行感染,妊娠期宫颈保持闭合状态。
3、周期变化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基底层保留再生能力。增殖期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增厚至3-5毫米。分泌期孕激素使内膜血管迂曲扩张,为受精卵着床创造适宜环境。绝经后子宫逐渐萎缩,内膜变薄失去周期性变化。
4、妊娠适应妊娠期子宫肌细胞肥大增生,宫腔容积可增大至5000毫升。子宫血流量增加20-40倍,重量从50克增至1000克左右。分娩后子宫通过复旧过程6周内恢复至孕前状态,哺乳促进缩宫素分泌加速复旧。
5、常见变异子宫发育异常包括双子宫、纵隔子宫等先天性畸形。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痛经不孕。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需定期筛查预防,盆腔炎可能引发输卵管粘连影响生育。
建议女性每年进行妇科检查,通过超声观察子宫形态变化。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逆行感染,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均衡摄入铁质预防贫血,适量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出现异常出血、持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妊娠期需规范产检监测子宫状况。
嵌顿性包茎是指包皮上翻至阴茎冠状沟后无法复位,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的情况。
嵌顿性包茎通常表现为包皮环卡压在冠状沟处,形成明显的狭窄环,阴茎头部可出现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狭窄环远端组织可能因缺血出现颜色变暗甚至发紫,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包皮口较窄或存在包茎的男性强行上翻包皮后未能及时复位时。嵌顿性包茎属于泌尿外科急症,需要尽快处理以避免组织损伤加重。
出现嵌顿性包茎时应避免自行强行复位,建议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包皮反复炎症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