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出现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急性并发症、妊娠期高血糖、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或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打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是胰岛素治疗的主要指征。当患者联合使用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仍无法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或空腹血糖持续超过10毫摩尔每升时,提示胰岛功能明显衰退。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等胰岛素缺乏表现。临床常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进行基础-餐时方案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必须立即使用胰岛素。这类急症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意识模糊,血糖多超过16.7毫摩尔每升。需采用静脉输注普通胰岛素快速控制血糖,配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即使后续病情稳定,通常也需要过渡到皮下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血糖控制严格。当饮食运动控制后空腹血糖仍超过5.3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6.7毫摩尔每升时,为避免胎儿畸形等风险,需启用胰岛素治疗。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因其胎盘不透过特性常作为首选,配合餐前门冬胰岛素使用。
围手术期血糖波动显著的患者需要临时胰岛素治疗。大型手术前血糖超过10毫摩尔每升,或术后持续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通常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或每日多次注射方案,使用甘精胰岛素等长效类似物维持基础血糖,配合速效胰岛素控制餐后峰值。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多数口服降糖药。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毫升每分钟,或出现肝硬化失代偿时,胰岛素成为唯一选择。这类患者宜选用半衰期短的赖脯胰岛素等速效制剂,需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胰岛素治疗期间需规律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剂量。注意注射部位轮换避免脂肪增生,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空腹运动。饮食应定时定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与医生保持沟通优化治疗方案。
血糖水平超过16.7毫摩尔每升或伴有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通常需要胰岛素治疗。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需结合个体病情、胰岛功能及医生评估综合决定。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若通过口服降糖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每升以下或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每升以下,医生可能建议启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功能绝对缺乏,确诊后需终身依赖胰岛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饮食运动控制后血糖仍超标,也可能需要胰岛素以保障母婴安全。胰岛素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增减导致低血糖或血糖波动。
胰岛素的使用时机不仅取决于单一血糖值,还需考虑并发症风险。例如合并严重感染、手术应激、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即使血糖未达上述阈值也可能需临时胰岛素干预。部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若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且症状明显,医生可能建议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恢复胰岛功能。胰岛素剂型选择需个体化,包括速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注射方案需配合饮食和运动计划。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就诊时携带监测结果供医生参考。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若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