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颌骨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颌骨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发热和牙齿松动。治疗需结合抗生素、手术清创及支持疗法。
1、局部疼痛
慢性颌骨骨髓炎最典型的症状是颌骨区域的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咀嚼或触碰时加重。疼痛可能从轻微不适逐渐发展为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疼痛的原因是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局部神经敏感。
处理方法: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同时避免咀嚼硬物,减少对患处的刺激。
2、肿胀与发热
颌骨周围软组织可能出现明显肿胀,伴随局部皮肤发红和温度升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发热,提示感染可能已扩散。肿胀和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表现,但也可能加重病情。
处理方法:冷敷可减轻肿胀,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克林霉素)是控制感染的关键。若发热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3、牙齿松动
慢性颌骨骨髓炎可能导致患处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这是因为炎症破坏了颌骨的支撑结构,影响牙齿的稳定性。牙齿松动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加重感染。
处理方法:及时进行口腔检查,必要时拔除松动牙齿,并进行清创手术以清除感染源。术后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二次感染。
4、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张口困难、颌骨畸形或瘘管形成。这些症状提示病情较重,需尽早干预。
处理方法: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清创、引流和颌骨修复。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慢性颌骨骨髓炎的症状多样,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通过抗生素、手术及日常护理,大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