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耳膜穿孔一般不能滴耳液,可能加重感染或损伤内耳结构。
耳膜穿孔后外耳道与中耳腔直接相通,滴耳液可能通过穿孔处进入中耳腔。含有酒精、抗生素或防腐剂的滴耳液可能刺激中耳黏膜,导致眩晕、耳鸣等内耳毒性反应。酚甘油滴耳液等腐蚀性药物可能破坏中耳听小骨链,部分滴耳液中的溶剂可能延缓鼓膜自然愈合进程。临床常见因不当使用滴耳液导致化脓性中耳炎加重的案例。
仅在医生确认穿孔边缘完全上皮化且无感染时,可能短期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低刺激性药物。需严格避免头位变动导致药液渗入咽鼓管,用药后需保持患耳朝上十分钟以上。禁止自行使用含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等具有耳毒性的滴耳药物。
出现耳膜穿孔后应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专业处理。
单耳耳膜穿孔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漏等症状。
听力下降是单耳耳膜穿孔的常见表现,由于鼓膜完整性受损导致声音传导障碍,患者可能感觉患侧耳朵听声音模糊或沉闷。耳痛多为穿孔初期症状,穿孔瞬间可能出现尖锐疼痛,随后转为持续性钝痛。耳鸣常表现为患耳出现嗡嗡声或嘶嘶声,尤其在安静环境中更明显。耳漏多见于穿孔合并感染时,外耳道可能流出脓性、血性或清水样分泌物,伴有异味。部分患者会感到耳内闷胀感或眩晕,少数可能出现面部肌肉无力。
建议避免耳道进水,减少用力擤鼻,并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评估穿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