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导致的耳膜穿孔一般能治好,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修复恢复。
中耳炎引起的耳膜穿孔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急性中耳炎穿孔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耳流脓和听力下降,穿孔较小者可能随炎症控制自行愈合。慢性中耳炎穿孔常伴随长期流脓和鼓膜组织缺损,需通过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治疗。治疗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能需结合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
穿孔面积较大或合并胆脂瘤时,需在显微镜下进行鼓膜修补联合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改善效果与中耳结构破坏程度相关。儿童患者因咽鼓管功能未发育完善,更易复发,需定期复查耳内镜。
治疗期间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并加强营养支持。
耳膜穿孔手术主要包括鼓膜成形术和鼓室成形术两种方式。
鼓膜成形术是通过修补鼓膜缺损来恢复听力功能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单纯性鼓膜穿孔且听骨链完整的患者。手术通常采用耳内镜或显微镜下操作,使用自体筋膜、软骨膜或人工材料进行修补。鼓室成形术则适用于合并听骨链损伤的复杂穿孔,手术不仅修复鼓膜,还需重建听骨链以改善传导性听力损失。两种手术均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可能影响愈合的行为。
术后应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外耳道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