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耳朵流水可能与外伤、中耳炎、鼓膜感染等因素有关。
耳膜穿孔后耳朵流水通常是由于鼓膜受损导致中耳与外界相通,外耳道液体或中耳分泌物外流。外伤如掏耳过深、头部撞击可直接造成鼓膜破裂,伴随突发耳痛和听力下降。急性中耳炎时脓性分泌物积聚在中耳腔,压力增大可导致鼓膜穿孔,出现黄色脓液流出,可能伴有发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耳漏,分泌物多为黏液性或脓血性,长期不愈可能引发胆脂瘤。鼓膜感染如外耳道炎蔓延至鼓膜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穿孔,流出稀薄分泌物。
建议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禁止自行掏耳,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
耳膜穿孔引发的耳鸣一般需要1-3个月恢复,具体时间与穿孔大小、是否继发感染以及个体修复能力有关。
耳膜穿孔较小且无感染时,耳鸣可能在1个月内逐渐减轻。这种情况下穿孔通常可自行愈合,伴随的耳鸣多为暂时性听觉刺激反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有助于恢复。若穿孔直径超过3毫米或合并中耳炎,耳鸣可能持续2-3个月,需配合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部分患者修复期可能出现低频耳鸣,这与内耳淋巴液压力变化相关。
恢复期间应避免游泳、乘坐飞机等可能引起气压骤变的活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锌元素的海产品与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