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生理现象,主要目的是为受孕失败后清除未受精卵着床的子宫内膜,同时完成生殖系统的自我更新。月经周期的调节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调控、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性、生殖系统功能协调等机制。
1、生殖准备月经周期中增厚的子宫内膜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营养支持,若未受孕则通过月经排出脱落组织。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增殖期子宫内膜增厚可达5-7毫米,分泌期腺体扩张为胚胎植入创造条件。
2、激素调控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释放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激素形成负反馈调节环路,当黄体萎缩导致激素水平下降时,即触发子宫内膜脱落。
3、系统更新月经排出陈旧子宫内膜可防止组织过度增生,降低子宫内膜病变风险。子宫内膜干细胞在月经结束后启动再生过程,约5-7天完成修复,这种周期性更新维持子宫内环境稳定。
4、健康监测月经周期规律性、经量及伴随症状可反映女性生殖内分泌状态。原发性闭经可能提示染色体异常,继发性闭经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痛经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
5、进化适应人类月经周期较其他灵长类更频繁,可能与隐蔽排卵的生殖策略有关。频繁的子宫内膜更新增加受孕机会,同时通过铁元素流失调节体内铁代谢平衡。
月经期建议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2-3次,避免盆浴和阴道冲洗。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及时更换卫生用品,每2-4小时更换卫生巾。饮食可增加富含铁元素的红肉、动物肝脏及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盆腔充血,但应避免游泳、骑自行车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活动。出现严重痛经、经量异常或周期紊乱时需及时就医检查。
不孕不育的检查项目通常包括精液分析、激素检测和输卵管造影等。
男性检查以精液分析为核心,评估精子数量、活力和形态是否正常,同时可能检测睾酮、促卵泡激素等激素水平。女性需进行基础性激素六项检查,了解卵巢功能和排卵情况,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及附件结构,输卵管造影能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部分情况需做染色体分析或免疫学检查排除遗传或免疫因素。
建议夫妻双方同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针对性项目,避免过度检查。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