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通气、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感冒、腺样体肥大、鼻窦炎、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鼻腔炎症,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中耳积液排出,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
2、咽鼓管通气:通过捏鼻鼓气法或专业器械进行咽鼓管吹张,帮助恢复中耳气压平衡,缓解耳闷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重复进行。
3、鼓膜穿刺:对于积液较多者,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穿刺鼓膜抽吸积液,可快速改善听力,操作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
4、鼓膜置管:反复发作或病程超过3个月者,可能需手术放置通气管引流中耳积液,置管期间避免游泳防止污水进入中耳。
治疗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耳部不适,观察听力变化情况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