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饮酒确实会增加患癌风险,主要与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DNA,长期饮酒还会导致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下降,进一步促进癌变。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为乙醛,乙醛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能够破坏细胞DNA结构并干扰其修复机制。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口腔、咽喉和食管黏膜反复损伤,增加这些部位细胞异常增生的概率。酒精还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病变,进而提升肝癌风险。对于女性而言,酒精会干扰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关联。此外,酒精可能增强其他致癌物的活性,例如与吸烟协同作用时,患癌风险会显著增加。
少量饮酒也可能存在风险,但大量饮酒者患癌概率更高。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一定标准时,风险呈剂量依赖性上升。酒精相关癌症的发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但长期累积的损伤可能不可逆。戒酒或减少饮酒量可显著降低风险,尤其对于已有慢性肝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更为重要。
建议控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量不宜超过一定标准,女性应更低。避免空腹饮酒,饮酒时搭配食物可减缓酒精吸收。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尤其需关注肝功能、胃肠镜等检查。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和叶酸,有助于减轻酒精对机体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