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新鲜的蚕豆可能会引起蚕豆病,这是一种因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导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多见于儿童,通常在进食蚕豆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表现为黄疸、贫血、酱油色尿等症状。患者需立即就医,避免接触蚕豆及其制品。
新鲜蚕豆中含有蚕豆嘧啶核苷和伴蚕豆嘧啶核苷等成分,这些物质在G6PD缺乏者体内会诱发红细胞破裂。发病时红细胞大量溶解,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导致血红蛋白尿和贫血。轻度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重度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甚至肾功能衰竭。该病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蚕豆病病史者需格外警惕。
蚕豆病高发于长江以南地区,3-5月蚕豆上市季节为发病高峰。婴幼儿首次进食蚕豆更易发病,哺乳期母亲食用蚕豆也可能通过乳汁使婴儿患病。部分患者接触蚕豆花粉或吸入烹饪蒸汽后也会诱发症状。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等治疗方法,严重时需要输血治疗。
预防蚕豆病需避免食用新鲜或干燥蚕豆,包括蚕豆制品如粉丝、酱油等。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蚕豆病病史,避免使用磺胺类、抗疟药等氧化性药物。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补充叶酸和铁剂。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诊,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和G6PD酶活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