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具有一定的抑制病原菌作用,但效果有限,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乌梅含有有机酸、多酚类等活性成分,对部分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大肠杆菌、抑制白色念珠菌、调节肠道菌群、辅助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1、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乌梅提取物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成分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结构。实验显示乌梅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15毫米,但临床仍需配合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由该菌引起的皮肤感染、食物中毒等症状。
2、抑制大肠杆菌乌梅中的熊果酸等成分能干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致泻性大肠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于细菌性痢疾患者,可辅助使用乌梅煎汁缓解腹泻,但需联合诺氟沙星胶囊进行病原学治疗,同时注意预防脱水。
3、抑制白色念珠菌乌梅多酚可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抑制白色念珠菌繁殖,对轻度的口腔念珠菌病有一定缓解作用。严重真菌感染仍需使用氟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物,日常可用乌梅水煎液漱口辅助护理。
4、调节肠道菌群乌梅的膳食纤维和有机酸能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增殖,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适量食用乌梅制品有助于恢复菌群,但需与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配合使用。
5、辅助增强免疫力乌梅含有的多糖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功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在流感季节可适量食用乌梅干作为预防辅助,但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时仍需及时就医,不可依赖食疗。
建议每日食用乌梅不超过50克,胃酸过多者慎用。出现明确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不可将乌梅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日常可搭配山楂、陈皮等制作养生茶饮,保持饮食多样性更有利于维持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