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都属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但侵袭性葡萄胎属于交界性病变,绒毛膜癌则为高度恶性肿瘤。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病理特征、转移倾向、治疗方案及预后。
1、病理特征:侵袭性葡萄胎可见绒毛结构伴滋养细胞增生,绒毛膜癌则无绒毛结构,仅见异常增生的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细胞。
2、转移倾向:侵袭性葡萄胎多局限于子宫,转移概率较低;绒毛膜癌早期即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肺、脑等器官,转移率达80%以上。
3、治疗方案:侵袭性葡萄胎以子宫切除术联合甲氨蝶呤化疗为主,绒毛膜癌需采用依托泊苷+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等多药联合化疗,必要时辅以放疗。
4、预后差异:侵袭性葡萄胎5年生存率超过90%,绒毛膜癌及时规范治疗生存率约70%,发生转移者预后显著恶化。
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患者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妊娠试验持续阳性时应尽早就医,治疗期间需监测血HCG水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