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缺损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切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修复、佩戴义耳、抗感染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二鳃弓融合障碍导致耳廓结构缺失,常伴有外耳道闭锁,需在学龄前完成耳廓再造手术,可选用自体肋软骨或Medpor材料支架。
2、外伤性损伤锐器切割、咬伤或撕裂伤可直接破坏耳廓软骨支架结构,急诊需清创缝合,后期缺损超过1/3时需行耳廓部分再造术,可配合使用硅胶矫形器。
3、感染性破坏严重耳廓软骨膜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软骨溶解,表现为耳廓变形萎缩,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慢性期缺损需行皮瓣转移修复术。
4、肿瘤术后缺损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后造成组织缺失,根治术后6个月可考虑采用颞浅动脉皮瓣或游离皮瓣进行耳廓重建。
避免耳部外伤及感染,先天性耳畸形患儿建议在3-6岁完成听力评估和整形干预,术后需保护再造耳廓免受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