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该病主要由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生成不足。病程超过12个月即定义为慢性型,多见于成年女性。诊断需结合血小板计数、骨髓象检查和抗血小板抗体检测。治疗上轻症可观察随访,中重度需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冲击等免疫调节治疗,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脾切除术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