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的症状主要包括体温轻度升高、乏力、头痛等,处理方法有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等。低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或慢性疾病引起。
1. 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是低烧常见原因,可能伴随咳嗽、咽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奥司他韦、布洛芬等药物。
2. 免疫反应疫苗接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发低烧,通常伴有局部红肿或关节疼痛。建议休息观察,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3. 环境因素高温环境或衣着过厚可能导致体温轻度升高,脱离高温环境后即可缓解。无须特殊用药,注意补充电解质水分。
4. 慢性疾病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病可能导致持续性低烧,通常伴体重下降、盗汗等症状。需完善检查确诊后针对性治疗。
低烧期间建议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体温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