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并非由憋尿直接引起,憋尿可能诱发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但尿毒症主要由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肾病等严重疾病进展导致。
1、慢性肾病长期未控制的慢性肾炎、多囊肾等疾病会导致肾单位不可逆损伤,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治疗需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常用药物包括碳酸氢钠、骨化三醇、促红细胞生成素。
2、糖尿病肾病持续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膜,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药物可选SGLT2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胰岛素等。
3、高血压肾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临床可见血肌酐升高。治疗需联合CCB类、ARB类降压药,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
4、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等遗传疾病可导致青少年期出现肾功能衰竭。需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延缓肾功能恶化为主,终末期需透析或移植。
日常应避免憋尿、控制基础疾病、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