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可能会得肺炎。新生儿肺炎通常由感染、吸入异物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喂养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途径多为产时通过产道感染或产后接触感染源。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更易发病。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呻吟样呼吸,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体温不稳定。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胸片、血常规等检查确诊。
部分新生儿肺炎由羊水、胎粪或乳汁吸入引起。胎儿在宫内缺氧可能导致胎粪排出污染羊水,分娩时吸入可引发化学性肺炎。喂养姿势不当、胃食管反流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乳汁误吸。这类肺炎患儿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可能出现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胸片可见斑片状阴影,以右肺上叶多见。治疗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必要时给予氧疗。
新生儿肺炎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喂养时采取头高脚低位。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但母亲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哺乳。出院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呼吸、吃奶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