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的人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中医调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脾胃功能失调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邪、久病体虚、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脾胃虚弱者应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羹、南瓜泥等,避免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每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时细嚼慢咽。可适当食用茯苓饼、芡实粥等药膳,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烧烤。
2、规律作息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伤及脾阳。午间可闭目养神15-30分钟。注意腹部保暖,夏季避免空调直吹。建立固定排便时间,如晨起后饮用温水促进胃肠蠕动。
3、适度运动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运动,每日坚持30分钟。饭后1小时可缓慢散步10-15分钟助消化。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脾,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但忌大量饮冷。
4、中医调理脾虚湿盛者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周2-3次。脾胃虚寒者可用生姜红糖水代茶饮。专业医师可能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需辨证使用。
5、药物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复方消化酶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等。胃食管反流者可能需要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控制症状。
脾胃养护需长期坚持,日常可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取仰卧位以掌心顺时针揉按脐周5分钟。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忧思过度伤脾。若出现持续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冬季可适当食用羊肉、桂圆等温补食材,夏季多食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物,顺应四时调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