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出现假沸腾现象时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假沸腾是指豆浆未达到100℃但表面出现泡沫翻滚现象,此时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可能未被完全破坏。
豆浆在加热至80℃左右时,皂苷等成分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沸腾假象。此时温度不足以保证有害物质分解,饮用后可能引发恶心、腹痛等胃肠不适。传统石磨豆浆因颗粒较粗更易出现此现象,需持续搅拌并观察温度计确认实际沸点。市售预包装豆浆通常经过超高温灭菌处理,假沸腾风险较低,但开封后二次加热仍需注意。
当使用豆浆机自动制作时,多数产品具备温度传感器和防溢电极,能有效识别真实沸腾状态。但部分老式机型或手动熬煮过程中,若发现泡沫突然增多且伴有豆腥味,应立即调小火候并延长加热时间。商业豆浆生产环节会添加消泡剂并采用阶梯升温工艺,家庭制作可借鉴该方法分阶段加热。
建议将豆浆煮沸后维持5分钟以上,确保中心温度达标。饮用前可观察液体是否呈现均匀乳浊状态,冷却后表面是否形成致密豆皮。胃肠功能较弱者及儿童应特别注意,出现假沸腾现象时须重新加热至真正沸腾。存放超过2小时的豆浆即使煮沸也应谨慎食用,微生物繁殖可能导致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