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毛玻璃结节多数情况下可能自行消失,其转归主要与结节性质、感染因素、炎症反应以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有关。
1、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性肺炎导致的炎性结节,经抗感染治疗后多可吸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药物。
2、炎症反应: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等疾病引发的结节,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帮助消退。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布地奈德。
3、结节性质:良性增生性结节可能长期稳定,恶性倾向结节需密切随访。薄层CT可辅助鉴别,必要时需进行病理活检。
4、基础疾病:合并慢阻肺或结缔组织病时,原发病控制程度影响结节变化。需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动态变化。
建议每3-6个月复查高分辨率CT,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若结节增大或实变需及时胸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