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出血及新生血管形成,治疗方式主要有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视力模糊。此时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配合视网膜激光治疗,可有效延缓病变进展。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视力可长期保持稳定。中期病变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或黄斑水肿,需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晚期若发生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则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但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有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可逆性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周细胞凋亡等结构性损伤有关。即使血糖控制达标,已发生的血管病变也难以完全逆转。临床治疗目标为阻止病情恶化而非恢复原有视力。患者需终身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增加检查频率。
除规范医疗干预外,患者应保持血糖稳定在空腹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同时注意血压管理,目标值低于130/80mmHg。饮食上增加深色蔬菜、全谷物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眼底出血。吸烟者需立即戒烟,尼古丁会加重视网膜缺血缺氧。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法自行吸收,需通过医疗干预控制病情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出血及渗出,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丧失。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仅表现为微血管瘤或点状出血,此时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配合视网膜激光治疗,可延缓病变进展。非增殖期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眼底检查,同时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或口服递法明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中期出现棉絮斑或硬性渗出时,需增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必要时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治疗。
进入增殖期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伴随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药物吸收效果有限,需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对于已发生黄斑水肿的病例,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可缓解水肿,但无法逆转缺血性损伤。部分患者术后仍可能残留纤维增殖膜,需重复手术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控需贯穿糖尿病管理全程。确诊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接受散瞳眼底检查,合并高血压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饮食上限制精制碳水化合摄入,增加深色蔬菜及深海鱼类比例。避免剧烈运动及潜水等可能诱发眼底出血的活动,视力变化时须立即就诊眼科。吸烟患者必须戒烟,同时监测肾功能以预防糖尿病肾病等共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