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四个阶段。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咳嗽及铁锈色痰。
1、充血水肿期发病后1-2天内,肺部病变区域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出现浆液性渗出物,内含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细菌。此期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症状,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增粗。治疗需早期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痰液排出。
2、红色肝样变期病程第2-4天,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和大量红细胞,肺组织实变呈暗红色,质地如肝脏。患者咳铁锈色痰是该期特征,伴有胸痛和呼吸困难。病理检查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充血,需继续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必要时联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3、灰色肝样变期病程第4-6天,肺泡腔内红细胞减少而中性粒细胞增多,肺组织呈灰白色。此期渗出物中纤维素网形成,患者痰液转为黏液脓性。胸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治疗需维持抗生素疗程,辅以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减轻炎症反应。
4、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后,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溶解纤维素,渗出物经淋巴管吸收或咳出。肺组织逐渐恢复充气状态,临床症状缓解。此期可改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完成抗感染治疗,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但需警惕并发症如肺脓肿可能。
大叶性肺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稀释痰液,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胸痛加剧、咯血或持续发热,应立即复查胸部CT排除胸腔积液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及儿童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住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