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通常生长在垂体腺内,位于大脑底部的蝶鞍区。垂体腺是内分泌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周围毗邻视交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
垂体瘤起源于垂体前叶或后叶的细胞异常增生,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鞍内型和鞍上型。鞍内型肿瘤局限于蝶鞍内,早期可能仅压迫正常垂体组织;鞍上型肿瘤向蝶鞍上方生长,易压迫视交叉导致视野缺损。肿瘤体积增大时可能侵犯海绵窦内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引发眼球运动障碍。部分侵袭性垂体瘤可突破鞍底骨质进入蝶窦。
垂体瘤的生长部位直接影响临床症状。鞍区肿瘤常引起头痛、视力障碍等占位效应;功能性垂体瘤则根据分泌激素类型引发特定内分泌紊乱,如生长激素瘤导致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引发库欣病。影像学检查中,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是定位诊断的金标准。
建议出现不明原因头痛、视力变化或内分泌症状时及时就诊,通过激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记录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肿瘤出血,遵医嘱定期复查垂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