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蒜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大蒜中的大蒜素等活性成分对部分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但无法替代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
大蒜中的大蒜素由蒜氨酸酶分解蒜氨酸产生,具有广谱抗菌特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效果。体外实验显示大蒜提取物能干扰细菌细胞膜合成,抑制其生长繁殖。新鲜生蒜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切碎或捣碎后静置10分钟可促进大蒜素生成。日常适量食用大蒜可能辅助减少口腔、消化道细菌滋生,对预防轻度感染有一定帮助。
大蒜的抗菌作用存在明显局限性。其有效成分在体内难以达到治疗浓度,对病毒、寄生虫无效,且抗菌效果弱于常规抗生素。急性细菌性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严重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大蒜素遇热易分解,烹饪后抗菌活性大幅降低。部分人群食用生蒜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烧心、腹泻等不适。
出现明确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依赖大蒜延误治疗。日常可酌情食用新鲜大蒜作为膳食补充,但需注意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3瓣,空腹时避免大量食用。消化道溃疡、出血性疾病患者及术前人群应慎食大蒜。药物治疗期间需咨询医生,防止大蒜与抗凝药等发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