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通常能够意识到自身情绪异常,但可能无法准确识别为抑郁症。抑郁症的识别与自知力受病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
轻度至中度抑郁阶段,患者多能察觉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等变化,常伴随自我怀疑或归因于外界压力。部分人群会通过查阅资料或与他人对比产生患病猜测,但因病耻感或认知偏差可能回避诊断。此时典型表现包括晨重夜轻节律、无价值感、注意力下降等生理心理症状,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失眠也可能成为就诊主诉。
重度抑郁发作时,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严重受损,出现思维迟缓、现实解离等症状,导致对病情的判断力下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患者可能存在妄想等思维障碍,完全丧失自知力。某些特殊类型如微笑型抑郁症患者,虽有严重内在痛苦,但社会功能表面正常,更容易忽视病情。
建议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障碍时记录心境变化,结合专业量表初步评估。抑郁症存在明确生物学改变,并非单纯心理问题,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亲友发现当事人有自杀倾向或社会功能退化时,应陪同至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医生将通过临床访谈、排除诊断等方式明确病情。规范治疗包括药物干预、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经系统治疗可恢复社会功能。
鼓膜穿孔的危害主要包括听力下降、中耳感染风险增加以及平衡功能障碍。鼓膜穿孔是指鼓膜出现裂孔或破损,可能由外伤、感染或压力变化等因素引起。
鼓膜穿孔会导致声音传导受阻,引起轻度至中度听力下降,患者可能感觉耳闷或耳鸣。穿孔后外耳道与中耳直接相通,细菌更容易侵入中耳腔,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痛、流脓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眩晕或平衡失调,因中耳与内耳压力平衡被破坏影响前庭功能。
建议避免耳道进水,防止用力擤鼻,并及时就医评估穿孔大小与位置,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