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梗阻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胆总管梗阻通常由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肿瘤、胆管狭窄、胆道蛔虫症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胆总管结石或良性狭窄导致的梗阻。医生通过内镜将导管插入胆总管,注入造影剂明确梗阻部位后,可同步进行取石、放置支架等操作。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发生胰腺炎或出血等并发症。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常用于无法行内镜治疗的高位胆管梗阻患者。在影像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肝内胆管,置入引流管引流胆汁以缓解黄疸。该方法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但存在胆漏、感染风险,需定期更换引流管维护。
3、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传统开腹手术方式,适用于结石较大或合并胆囊病变者。术中直接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同时探查肝内外胆管。术后需放置T管引流,可能出现胆瘘、残余结石等情况,目前多被微创手术替代。
4、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适用于胆管远端无法解除的恶性梗阻或严重狭窄。通过将胆管与空肠吻合重建胆汁引流通道,分为端侧吻合、侧侧吻合等术式。术后需注意反流性胆管炎和吻合口狭窄,恶性肿瘤患者还需配合放化疗。
5、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作为辅助手段,包括抗生素控制胆道感染、熊去氧胆酸溶解胆固醇结石、解痉药缓解疼痛等。对于肿瘤性梗阻可尝试靶向药物或化疗,但效果有限。药物治疗无法根治梗阻,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胆总管梗阻患者术后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减轻胆汁分泌负担。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肝细胞修复。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或MRCP评估胆道通畅情况,出现发热、黄疸加重需及时就医。根据病因不同,胆管结石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肿瘤患者需遵医嘱完成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