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度脱水需立即就医并采用静脉补液治疗,主要方案包括快速补液阶段、维持补液阶段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阶段。补液需根据脱水程度、体重及血钠水平调整,常用液体有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1、快速补液阶段快速补液阶段需在1-2小时内完成,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按20ml/kg剂量快速静脉输注。该阶段旨在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休克症状。若患儿仍存在灌注不足表现,可重复进行快速补液,但需密切监测心率、尿量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2、维持补液阶段维持补液阶段需持续8-12小时,采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与氯化钾注射液配伍使用。补液总量按脱水程度计算,等渗性脱水补100-120ml/kg,低渗性脱水补120-150ml/kg。补液速度需根据患儿临床反应动态调整,每1-2小时评估脱水改善情况。
3、纠正电解质紊乱重度脱水常伴低钾血症或酸中毒,需在排尿后于液体中加入氯化钾注射液,浓度不超过0.3%。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需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补钾过程需持续心电监护,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高钾血症。
4、口服补液辅助待患儿呕吐停止且意识清醒后,可配合口服补液盐溶液辅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口服补液盐含钠75mmol/L、葡萄糖75mmol/L,能促进肠道水分吸收。口服补液需少量多次给予,每次5-10ml,间隔5-10分钟。
5、营养支持治疗脱水纠正后应尽早恢复饮食,母乳喂养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儿需稀释后逐步过渡。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给予米汤、香蕉泥等易消化食物。补液期间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评估补液效果。
小儿重度脱水补液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静脉补液速度应根据临床反应随时调整,避免输液过量导致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测血电解质、血糖及血气分析指标。患儿病情稳定后应逐步过渡至口服补液,并指导家长识别早期脱水症状,掌握家庭补液方法。出院后需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预防再次发生脱水。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
硫酸镁注射液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首选药物,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降低血压,保护神经系统。拉贝洛尔片属于α、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收缩受体起到降压作用,适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硝苯地平控释片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胎盘血流灌注,缓解子宫动脉痉挛。这三种药物需在严密监测下使用,根据病情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低血压、镁中毒等不良反应。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每日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