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属于脑梗死的一种类型,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病因及血管阻塞特点。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局部血栓堵塞,后者因心脏或大血管栓子脱落阻塞远端脑血管。
1、发病机制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自身病变导致,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原位血栓。脑栓塞的栓子来源于其他部位,如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或颈动脉斑块碎片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
2、病因差异脑血栓形成多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脑栓塞常见病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疾病,以及动脉夹层、脂肪栓塞等非心源性因素。
3、阻塞特点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分叉或弯曲处,阻塞过程相对缓慢。脑栓塞具有突发性,栓子常堵塞大脑中动脉等较大血管分支,梗死范围更广,且可能发生多发性栓塞。
4、临床表现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驱症状。脑栓塞起病更急骤,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部分患者伴有原发病表现如心悸、胸痛等心脏症状。
5、影像学特征CT或MRI显示脑血栓形成的梗死灶多呈楔形,与供血动脉分布一致。脑栓塞可能呈现多发性梗死灶,部分病例可见血管高密度影提示栓子存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更早的异常信号。
脑卒中患者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心房颤动患者应遵医嘱抗凝治疗。急性期4.5小时内可考虑静脉溶栓,大血管闭塞可能需血管内取栓。康复期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戒烟限酒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出现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
急性脑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为3-4.5小时,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的急症。在发病后的3-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恢复血流,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细胞。若超过这一时间窗,脑组织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治疗效果显著下降。部分患者在特定条件下时间窗可延长至6小时,但需通过影像学评估确认。治疗方式包括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等,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发病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搬动患者或喂食。保持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记录发病时间并告知接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