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皮试是指通过皮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观察局部皮肤反应以判断患者是否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的检测方法。
1、检测原理破伤风皮试利用人体对异种蛋白的免疫反应原理。将稀释后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入前臂屈侧皮内,若体内存在相应抗体,15-30分钟内注射部位会出现红晕、硬结等过敏反应。阴性反应表现为皮丘无扩大或红晕直径小于1厘米,提示可安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2、操作流程医护人员选取前臂掌侧皮肤消毒后,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0.1毫升破伤风抗毒素原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毫升。取0.1毫升稀释液作皮内注射形成直径3毫米皮丘。注射后观察20分钟,测量红晕范围并记录结果。操作过程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结果判读阳性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出现红晕直径超过1厘米或伴有伪足,提示存在过敏风险。强阳性可见明显红肿、瘙痒甚至全身反应。可疑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结果判读需由专业医务人员完成,避免自行解读导致误判。
4、临床意义该检测能有效预防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引发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对于必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的暴露后预防,阳性者需采用脱敏注射法。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排除迟发型过敏反应可能,注射后仍需密切观察30分钟。
5、注意事项皮试前需询问过敏史,有严重过敏史者禁用。注射后避免抓挠皮丘,防止人为因素干扰结果。假阴性可能发生于免疫抑制患者或注射深度不当等情况。皮试液需现配现用,久置可能导致蛋白变性影响结果准确性。
破伤风皮试是预防接种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但并非所有伤口处理都需要进行。对于清洁小伤口或已完成破伤风疫苗全程接种者,可直接加强免疫无须皮试。建议受伤后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破伤风预防干预。日常应注意避免铁器刺伤,处理生锈物品时做好防护,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维持免疫力。
破伤风通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可通过伤口处理、药物治疗、对症支持等方式干预。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后产生的毒素引起,临床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肌肉强直症状。治疗需首先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并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药物治疗包括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常用药物有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注射用青霉素钠;镇静解痉药物缓解肌肉痉挛,如地西泮注射液。重症患者需气管切开维持呼吸,并行营养支持治疗。病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诱发痉挛发作。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留置胃管保证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