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通常建议用温水敷,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是发热的核心机制,冷水敷可能引发寒战加重产热,热水敷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加剧不适。温水擦拭可促进蒸发散热,同时减少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刺激。
温水敷通过蒸发作用带走体表热量,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最接近人体舒适区。可用毛巾浸湿后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重复进行直至体温下降。此方法适用于普通感冒、流感等常见感染性发热,操作时需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
冰敷仅适用于超高热或中暑等特殊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直接将冰块敷于皮肤可能引起局部血管剧烈收缩,导致皮肤冻伤或反弹性体温升高。儿童及老年人皮肤敏感,更应避免使用低于20摄氏度的冷水,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淡盐水、椰子水等补充电解质。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若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或伴有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与物理降温同时进行以免体温骤降。
拔了智齿一般能喝热水,但水温不宜过高。
术后24小时内建议饮用温水或凉水,避免热水刺激创面导致血管扩张出血。水温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较为适宜,可减少对凝血块的物理冲击。智齿拔除后创面会形成血凝块保护牙槽窝,高温液体可能溶解纤维蛋白导致继发出血或干槽症。术后3天内应避免进食过热、辛辣或坚硬食物,使用吸管时也需注意负压可能破坏血凝块。
少数情况下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排除感染或干槽症。这类患者应严格避免任何温度刺激,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或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
恢复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避免剧烈运动或吸烟饮酒影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