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不能打掉孩子。避孕药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排卵或干扰受精卵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目的,但对已形成的胚胎没有终止妊娠的作用。需要终止妊娠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门的药物流产方案或手术方式。
避孕药分为紧急避孕药和常规避孕药两类。紧急避孕药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可降低怀孕概率,其成分通常为大剂量孕激素,通过延迟排卵或改变子宫内膜状态发挥作用。常规避孕药需每日定时服用,通过维持稳定的激素水平抑制卵巢排卵,并使宫颈黏液变稠阻止精子通过。这两类药物均无法影响已成功着床的胚胎发育。
若需终止早期妊娠,临床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方案。米非司酮可拮抗孕激素受体使胚胎停止发育,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妊娠组织。该方案适用于妊娠49天内的宫内孕,须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由医生监督使用。妊娠周期较长者需采用负压吸引术等手术方式终止妊娠。
任何终止妊娠的方式均可能引起阴道出血、感染风险或内分泌紊乱。流产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避孕药不能替代正规流产措施,意外怀孕时应及时到妇科门诊评估,选择适合的干预方案。流产后可咨询医生选择复方口服避孕药、避孕环等长期避孕方法。
人工流产后通常需要休息2周左右,具体恢复时间与妊娠周期、手术方式、个人体质、术后护理、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人工流产后的休息时间因人而异,早期妊娠行药物流产者身体损伤较小,若无异常出血或感染,休息1周左右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手术流产尤其是妊娠周期较长者,子宫内膜创面较大,需严格卧床休息3天,2周内避免体力劳动。术后子宫收缩不良或并发宫腔感染者,可能需要延长至3-4周休养时间,期间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复查。
存在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者,术后恢复速度明显减慢。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会影响子宫内膜修复,需适当延长休养期。术后剧烈运动、过早同房或未遵医嘱用药等行为,均可能导致阴道出血时间延长,进而需要更久的康复周期。
流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周内禁止盆浴和游泳。饮食上多摄入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搭配新鲜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注意观察出血量及腹痛情况,按时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恢复状态。如有发热、持续腹痛或出血量多于月经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