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包括亨廷顿舞蹈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囊肾病、马凡综合征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1、亨廷顿舞蹈症: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HTT基因突变引起。患者通常在中年发病,表现为不自主舞蹈样动作、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该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
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由LDLR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患者易早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风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使用。
3、多囊肾病:
多囊肾病是PKD1或PKD2基因突变引起的肾脏疾病,特征为双肾出现多个囊肿。囊肿逐渐增大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常伴有高血压和尿路感染。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并发症和保护肾功能。
4、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由FBN1基因突变所致,主要影响结缔组织。典型表现包括身材瘦高、四肢细长、脊柱侧弯和心血管异常,尤其是主动脉瘤风险显著增加。需要定期监测心血管状况。
5、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因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呈球形,易在脾脏被破坏,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脾肿大。严重者可能需要脾切除治疗。
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专科随访和遗传咨询。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生育需求者应进行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以降低后代患病风险。同时注意心理调适,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角膜病变。
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主要由TGFBI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角膜上皮蛋白异常沉积在角膜基质层,形成灰白色颗粒状混浊。患者通常在10岁后逐渐出现双眼对称性下降、畏光、异物感等症状,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中央区散在的颗粒状沉积物。该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若一方父母携带致病基因,子女有较高概率患病。
日常需避免揉眼及紫外线直射,定期进行眼科随访观察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