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手术过程主要包括术前评估、电极植入、脉冲发生器植入和术后调试四个阶段。手术需由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团队协作完成,适用于药物难治性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
1、术前评估术前需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和CT检查,明确脑内靶点坐标。医生会评估患者运动症状、药物反应及认知功能,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需停用抗凝药物,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麻醉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加镇静或全身麻醉方案。
2、电极植入术中安装立体定向头架,通过影像引导定位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部等靶点。颅骨钻孔后植入测试电极,术中电刺激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确认最佳靶点后植入永久电极,电极末端连接临时延长线引出头皮外固定。该阶段可能持续3-5小时,需患者保持清醒配合症状测试。
3、脉冲发生器植入在锁骨下方胸壁处制作皮下囊袋,将脉冲发生器埋入其中。通过皮下隧道将延长导线从头部延伸至胸部,与脉冲发生器连接。测试设备阻抗正常后缝合切口,手术全程约需6-8小时。部分医院采用分阶段手术,电极植入与脉冲发生器植入间隔数日进行。
4、术后调试术后1-2周伤口愈合后开机调试,通过体外程控仪调整刺激参数。医生会测试不同触点组合、电压、脉宽和频率,寻找最佳症状控制方案。初期需频繁复诊优化参数,稳定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患者可通过患者程控仪在家微调部分参数,但禁止自行更改主要治疗设置。
5、术后管理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电极移位。定期复查设备电量,脉冲发生器电池寿命通常4-5年。需远离强磁场环境,MRI检查前需关闭设备。出现感染、设备故障或症状控制不佳时需及时就医。长期配合药物调整和康复训练可维持最佳疗效。
脑起搏器术后需保持切口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高脂饮食加重震颤症状。康复训练应包含步态练习、平衡训练和语音治疗,家属需协助记录症状日记供医生参考。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发现记忆力下降等异常及时干预。术后3个月内避免驾驶交通工具,外出时随身携带设备识别卡。
扁桃体发炎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等症状,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骤,常伴随高热、吞咽困难、下颌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慢性扁桃体炎症状较轻微,但反复发作,表现为长期咽部异物感、口臭、低热,扁桃体呈暗红色且表面凹凸不平。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剧烈时可导致扁桃体周围脓肿。慢性扁桃体炎通常因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或反复感染导致,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中耳炎等并发症。两者均可能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症状往往更显著。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