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骨折石膏固定通常需覆盖骨折部位上下相邻关节,主要固定范围包括踝关节至膝关节下方。
1、踝关节固定:
石膏需包裹踝关节以限制其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固定时保持踝关节中立位或轻度背屈位,避免足下垂。石膏远端应超过足趾根部,确保不影响脚趾活动的同时提供稳定支撑。
2、小腿中段固定:
石膏需完全包裹骨折处及周围软组织,厚度均匀分布。骨折线上下至少各覆盖10厘米,通过环形塑形贴合小腿曲线,避免局部压迫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3、膝关节下方固定:
石膏上缘止于腓骨小头下方2-3厘米处,保留膝关节活动度。近端边缘需做衬垫处理防止皮肤摩擦,同时维持股四头肌收缩功能,减少肌肉萎缩风险。
4、足弓塑形:
石膏底部需按足弓生理弧度塑形,通过三点支撑原理分散压力。足跟部加厚衬垫缓冲行走冲击力,前足部保留适度活动空间,避免长期固定导致足部僵硬。
5、体位维持:
固定时保持患肢轻度外旋及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石膏硬化前需手法维持骨折复位状态,塑形后立即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及趾端血运,确保无血管神经压迫。
腓骨骨折石膏固定期间建议保持足趾主动屈伸锻炼,每日3-5次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可适量食用牛奶、鱼肉及深绿色蔬菜。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踝关节屈伸及旋转训练,初期行走建议使用拐杖分担体重,避免突然承重导致二次损伤。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通常6-8周后可尝试部分负重。
直肠癌患者腹痛多位于下腹部或左下腹部,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癌引起的腹痛通常与肿瘤位置和浸润程度相关。肿瘤位于直肠上段时,疼痛可能放射至脐周或中下腹;肿瘤靠近肛管时,疼痛多集中在左下腹或会阴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隐痛或胀痛,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持续性钝痛,排便时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感或肛门坠胀痛。若肿瘤侵犯周围神经或骨骼,可能引发骶尾部剧痛。伴随症状包括便血、大便变细、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建议出现不明原因下腹痛伴排便异常时及时就医,完善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