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感染风险增加、代谢紊乱、骨质疏松、消化系统损伤和神经精神异常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干扰正常生理功能。
感染风险增加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常见问题。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抵抗力。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代谢紊乱表现为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脂肪重新分布,导致满月脸和水牛背。血糖升高可能诱发类固醇性糖尿病,需要监测血糖变化。
骨质疏松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严重并发症。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钙磷排泄,导致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消化系统损伤包括胃黏膜屏障破坏和消化道溃疡。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反酸和黑便等症状。神经精神异常表现为情绪波动、失眠和认知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抑郁或躁狂状态。
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骨密度等指标。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避免与NSAIDs类药物联用以减少消化道损伤。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必要性和疗程,必要时采用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主要包括活动性感染、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佳、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严重骨质疏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血糖升高、骨质疏松加重等不良反应。
1、活动性感染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使活动性感染加重或扩散。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病,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等均属于禁忌范围。使用前需评估感染风险,必要时在有效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谨慎使用。感染控制后可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2、严重高血压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的严重高血压患者,使用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需先控制血压至安全范围,必要时选择其他抗炎治疗方案。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3、糖尿病控制不佳糖皮质激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显著升高。空腹血糖持续超过11.1毫摩尔每升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的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必须使用时需加强血糖监测,调整降糖方案,优先考虑胰岛素治疗。建议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用药。
4、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胃黏膜修复,增加胃酸分泌,加重溃疡出血风险。胃镜检查发现活动性溃疡或近期有呕血、黑便症状者应避免使用。必须应用时需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保护胃黏膜。用药期间需观察大便颜色及腹部症状。
5、严重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加速骨质流失。骨密度T值低于-2.5或已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使用后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必须应用时需同时给予钙剂、维生素D3软胶囊及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治疗。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注意观察感染征兆。饮食上建议低盐、低糖、高蛋白,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突然停药,需遵医嘱逐渐减量。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